别忘了,我是马卓。只有向前,向前,不会停,不能停。
希望终有一日,你能够亲手替我放一只纸船,微风拂过,至少你依旧记得我们曾相携云游过这段青chūn的日子。毕竟在千万次的相逢和告别之后,你和我的爱曾到过那么远的远方;只是现在,船夫摇桨,我已航向他方。
我终于明白,诺言与真相,命运与预言,都是乱象。不再重要,也不值得心有不甘。
这最后的断肠离歌,就让我当成无字的情书,只对你一个人轻轻讲述。
一辈子,不说后悔,不诉离伤。
饶雪漫《离歌3》后记(节选)
有时候结局只能是唯一
《离歌III》完稿,是在六一儿童节。一个可以欢天喜地没心没肺的日子,我却给出了一个我知道你们都不会喜欢的结局,并在多位试读者潸然泪下之后,成功飙升至“文坛后_M”排行榜NO.1。
不要怪我。五年前,当我在某个空白文档敲下“马卓”这两个字以后,就已经注定了这样的结局,我改不了,你改不了,谁也改不了。
所谓“命中注定”,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不然,这本书别叫《离歌》,直接叫《爱歌》得了。(如果要扔砖头,麻烦直接扔向方悄悄!——为什么!凭什么!方悄悄注)
就像远在美国的许诺儿,我曾经极度怀疑她之前连《离歌》I和II都没看过,不然去年夏天在我的书_F_她也不会一直指着陈意涵问我这个美nv是谁,气得我差点要对她很没有风度地翻白眼。不过在写《离歌III》的时候,她耐心解答了我这个出国盲在肖哲和马卓留学方面的各种问题,还热情地介绍了很多关于留学生的事,除此之外,她一直在做的事情是N+1地怂恿我为马卓设计一场ABC恋情(我知道她得ABC病了)。当然除了她,还有很多人都给了我很多关于结局的好建议,但结局真的,早就这样了A。
那段时间,每天睡前我闭上眼睛,脑子里浮现的都是这个我在想象中描述已久的场景。分离,不诉伤悲。远行,追寻自由。
因为只有这样,马卓才依然是我的马卓。
面对分离,我们每个人如果都多一点勇气少一点胆怯,才可以多一点幸福少一点痛苦吧。
本章未完...
=== 华丽的分割线 ===